最新目录

鲁迅的文艺信念及其文学知识的基本结构(3)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首先,关于文艺的本质,鲁迅不仅概括和立论的基点“明确”而科学——完全从文艺本体的层面进行了概括并展开立论,而且概括得更为全面并经受得起检

首先,关于文艺的本质,鲁迅不仅概括和立论的基点“明确”而科学——完全从文艺本体的层面进行了概括并展开立论,而且概括得更为全面并经受得起检验,如鲁迅“确信”,文艺就是“用思理以美化天物”的命题,不仅揭示了构成文艺本体的三个主要要素:天物、思理、美化,而且用精炼的话语概括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无论是关于文艺构成的三大要素的揭示还是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陈述,关乎的都是文艺的本体问题,即文艺是什么的问题。固然,关于文艺是什么的本体论,古今中外观点纷呈,鲁迅所认可的这一关于文艺是什么的命题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但这一家之言却既能经受文艺事实的检验,也经受得起逻辑上的推敲。从文艺事实来看,无论什么时期、什么民族的文艺,尽管色彩纷呈,个性各异,但没有哪种文艺是不包含鲁迅所认可的三大要素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成其为文艺,没有“天物”,文艺也就没有了“题材”;没有“思理”,文艺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美化”的过程,文艺也就失去了与哲学、法学、伦理学等相区别的最显然的标志。从逻辑上看,天物、思理、美三大要素,虽然是文艺构成的主要因素,但当其各自独立存在时,也无所谓文艺,只有当创作主体(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等主体内容灌注于“天物”,并对它进行“美化”之后,也就是说,只有当三大要素通过创作主体有机统一在某种载体,如文章、图画、雕塑等之后,也才有了所谓的文艺这种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这就是文艺创作的规律,也是文艺的本质,而鲁迅所认可的文艺的这样的本质,不仅揭示了文艺生成的客观规律与状况,而且揭示了文艺的主体性本质:文艺是人创造的结果。

其次,在表达关于文艺的信念的过程中,这一个时期,鲁迅的“本体论”思维和“功能论”思维已经十分清晰了,即谈文艺是什么问题的时候和文艺具有怎样功能的时候,鲁迅没有将它们混为一谈,而是分别进行了论述。在《儗播布美术意见书》这篇文章的第一、二部分,鲁迅主要谈论的是关于文艺是什么的问题;在第三、四部分,则主要谈论的是文艺的功能问题。关于文艺的功能,鲁迅既关涉了文艺所具有的社会性功能,也关涉了文艺所独有的审美性功能。尽管关于文艺的这些功能,并非是鲁迅的创见,但能够如此较为全面地进行阐释则十分有力地说明,这个时期的鲁迅的确具备了较为成熟与科学的关于文艺的本质和功能的信念。这一信念,也成为了鲁迅这一个时期(以及之后)系统地接受各种文艺理论知识,评说各类文艺作品、作者、现象的基本准则。

当然,鲁迅关于文艺的信念,特别是关于文艺本质与功能的信念,也是发展的,随着其文艺知识的不断积累,尤其是参与新文化和新文学建构之后,随着文学创作实践的不断成功及影响的不断扩大,鲁迅关于文艺本质及功能的信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不断地丰富了鲁迅关于文艺本质与功能的信念,但万变不离其宗,《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所表达的关于文艺本质及功能的基本信念,即关于文艺的本质与功能的本体性信念,总是在这些变化了的关于文艺的信念中发挥着内核一样的作用。如1927 年鲁迅所发表的“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⑦等“以为”的信念,就与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关于文艺本质的模型信念一脉相承。

二、鲁迅积累的两类文学知识

在鲁迅所积累的“文艺”知识中,文学知识无疑最为丰富,也是对鲁迅创造新的文学知识(包括创作类的知识和理论类的知识)作用和影响最为直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来论述鲁迅所积累的文学知识。

鲁迅积累了哪些文学知识呢?如果从认知对象与认知方式上进行划分,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属于经验知识,一类则属于理论知识。鲁迅积累的文学的经验知识,主要是关于文学“事实”的知识,这类知识由于主要通过鲁迅这个认知者与“文学事实”的直接接触,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得,因此又可以称为关于文学的“直接知识”;鲁迅关于文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关于文学“观念”(理论)的知识,鲁迅获得这类知识,虽然也是通过与其对象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如翻译外国的文艺理论书籍,阅读中国人撰写的文艺理论著作、文章等),但由于这些对象本身就是对“文学事实”(如具体的小说、诗歌、戏剧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的理论性探讨,而认知者鲁迅获得这类知识的主要方式不是直观的感知,而是理性的观照,因此,鲁迅获得的这类关于文学的知识又可以称为关于文学的“间接知识”。不过,无论是哪一类关于文学的知识,从鲁迅留存的文字来看,都是十分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的。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qikandaodu/2021/0113/390.html



上一篇: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批评思想的理论内涵与逻辑结
下一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 ——基于新中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