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一个亟(4)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卷帙浩繁,形态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捉其内在的信息。如何以简洁明白的方式加以呈现,为人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的指导,这是一项基础性的
卷帙浩繁,形态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捉其内在的信息。如何以简洁明白的方式加以呈现,为人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的指导,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学术文献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我们的叙录就是简明而准确地概括相关日记的基本内容,对其中涉及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反映作者重要思想和情感态度的加以必要的信息标注,为学界的深入研究、细读阐释创造方便。

这些叙录形式至少应该包括:总体情况概括(整本日记的写作、收藏情况);年度内容梗概(提示本年度进入日记的社会大事与主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与精神变化信息索引。

其三,对这些日记的辨析、考订与注释。近代中国日记诞生在混沌复杂的晚清民国,可谓遭逢乱世,内外战乱、政治高压、社会动荡都让书写者处于生存的艰难和尴尬当中,写作、出版、传播条件有限,书写的自由度有限,种种的禁锢和不便让这些流传的文字时有错漏、歧义或者隐晦之处,需要整理者加以认真的辨析,结合其他历史文献进行比对,或者去伪存真,或者提醒读者(研究者)可能存在的疑问,或者提供进一步思考、探究的线索,总之,努力为日记的使用创造理性的知识基础,提出有益的阅读建议。

其四是对日记的新史学研究。近现代中国在今天进入我们的学术视野本身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新的价值。作为新的历史研究方法,新史学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新史学在本体论上把历史学视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它反对汤因比式的宏观史学,而主张从第一手材料出发的扎实研究。正如劳伦斯·斯通所说,这一种研究让历史学的主体从人周围的环境转向环境中的人;历史研究的问题从经济和人口转向文化和感情;对历史学发生影响的学科从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转向人类学和心理学;历史研究的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解释历史变化的方式从直线式的单因素因果关系转向互为联系的多重因果关系;方法上是从群体计量化转向个体抽样;史料的组织上是从分析转向描述;而历史学的性质和功能则从科学性转向了文学性

新史学研究将让我们抛开日记使用中的重重疑虑,从中体察历史中个体生存的各种信息,从而填补宏观史学的抽象与空疏,寻找从私人日记入手洞察社会历史的诸多细节。

其五是近代中国日记的大文学研究。大文学视野跳出了将文学仅仅视作语言形式建构的窠臼,在历史文化的广阔视域中剖析文学所承载的社会历史意识,以及人对于特定社会历史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如果说新史学是从个人体验中观察历史的细节,那么大文学则是从历史运动的个人反应中探测人的精神细节,两者互补、对视,揭示了传统学术(历史学与文学)都相对忽略的部分。对近代中国日记做大文学意义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揭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与心灵奥秘,并有助于我们比照分析他们各自的其他文学创作,发现一般研究所未能涉及的深层底蕴。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近现代私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特殊价值可以得到极大的彰显。

这就是今天我们重新研究私人日记的基本设想。不难看出,这五个方面的研究由文献搜集开始,至思想情感的深入剖析止,体现了学术研究从事实出发、从第一手材料出发,最终建构具有坚实的社会历史基础的阐释理论的过程,这是一个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被我们忽略、淡化的过程,我认为,也恰恰是未来中国学术自我更新的必由之路:文献的搜集整理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只有最充分地发掘、掌握原始文献我们才有了研究的基础,目前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zonghexinwen/2020/1103/339.html



上一篇:评论 |贺绍俊:优雅的老藤——读老藤的两篇小
下一篇:好多年没有倡导“百家争鸣”了,是不是意味着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