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口号背后的中国】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刘火雄 后来担任过文化部部长职务的王蒙,年仅22岁时便因《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而声名鹊起。这篇描写青年反对官僚主义题材的小说,1956年在《人民文学》刊发后,立马引起热

文/刘火雄
后来担任过文化部部长职务的王蒙,年仅22岁时便因《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而声名鹊起。这篇描写青年反对官僚主义题材的小说,1956年在《人民文学》刊发后,立马引起热议。王蒙回忆称,他创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要受了当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即“双百”方针)的鼓舞,“因为它为文学艺术家们创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它鼓励了人们进行批评的勇气”。遗传学家谈家桢参与过“双百”方针的讨论、传达会议,见到了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提出,青岛遗传学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关注,无论对中国遗传学事业,还是对我本人而言,都如久旱逢甘露,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指导方针,“双百”方针的形成与贯彻,经历过略为曲折的流变。
一、从“推陈出新”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1年3月底,为组建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周恩来总理签发了政务院任命通知书,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程砚秋等为副院长。梅兰芳随即函请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为该院的成立题词。为此,毛泽东分别写了“中国戏曲研究院”匾牌文字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周恩来写道:“重视与改造,团结与教育,二者不可缺一。”4月初,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毛泽东的题词被放大后制作成座屏,摆放在会场的显眼位置,广而告之。
4个月前,在首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曾就京剧和地方戏以谁为主等议题存在争论。毛泽东的题词客观上回应了上述分歧。政务院随后发出《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通常被称为“改戏(内容与形式),改人(艺术观、世界观),改制(管理体制)”的戏曲改造活动,很快铺展开来。
其实,早在1942年,毛泽东已为延安平剧院题词“推陈出新”。据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的马少波回忆,在周恩来安排下,他曾随周扬、田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进而得以当面请教如何“推陈出新”尤其是怎样“推陈”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陈者旧也,过去的事物都叫旧,也就是所谓传统。传统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要改革。‘推’字可以作推开、推掉、推翻解释,也可以解释成推崇、推动、推进嘛。对于旧的传统剧目要具体分析,其中民主性的精华要推崇、推动、推进;封建性的糟粕要推开、推掉、推翻,这就对了。”
从“推陈出新”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外延更为广阔,内涵更为丰富,不难看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时俱进的演变历程。1947年,喜爱看戏的毛泽东转战来到陕北佳县,观看了晋剧《反徐州》后,他为群众剧团恰恰写了“与时并进”的题词。
二、“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至于“百家争鸣”的缘起,至少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年代。那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局面,颇为生动壮观。以此为滥觞,后人常以“百家争鸣”来喻指思想文化等领域里,不同人物、派别、风格共生竞争、异彩纷呈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各方人士为新政府所吸纳,在融合过程中,知识界某些学术观点的分歧颇为明显。例如,“新史学五大家”中的郭沫若和范文澜,便对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问题各持己见。郭沫若主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持“战国封建论”;范文澜则认为始自西周,称“西周封建论”。历史学家尚钺的“魏晋封建论”同样有许多支持者。毛泽东本人对中国历史分期议题有所关注和思索,但他并未介入学界的讨论。1953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该会由陈伯达负责,成员包括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刘大年等历史学家。陈伯达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得到答复是要“百家争鸣”。据刘大年回忆,筹备创办《历史研究》杂志期间,陈伯达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办刊物必须“百家争鸣”;以前有军阀、财阀、学阀,你们办刊物,不要当“杂志阀”;什么叫“杂志阀”,就是只发表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文章,不发表观点不同的文章,那不好;要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方针问题,刊物要照这个方针去办。《历史研究》最初的17名编委中,包括陈垣、陈寅恪、汤用彤等人士,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党外人士,且各有研究专长,这种兼收并蓄的配置,正好印证了“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zonghexinwen/2020/1103/336.html



上一篇:“百钱争鸣”秦国环钱最终胜出,古代钱如何演
下一篇:丁世忠教授--长江师范学院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