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阎良上演枣林“文艺大餐”~(2)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向美丽富裕 通向幸福和谐 啊!相枣 你说我怎能不将你赞颂 其实,我知道你根本不需要赞颂 那就让我做你的一片绿叶 为那核小肉厚的枣子多奉献一丝甘
通向美丽富裕
通向幸福和谐
啊!相枣
你说我怎能不将你赞颂
其实,我知道你根本不需要赞颂
那就让我做你的一片绿叶
为那核小肉厚的枣子多奉献一丝甘甜
● 散文《活成一棵相枣树》●
文/墨言
觉得作为一个人,是应该挺起胸膛永远朝前看的。尽管前方的路我们是未知的,但只要有信心,我们就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像眼前这片古树枣林,在经历几千年风雨之后,依然坚固挺拔。树身歪曲枝叉繁密,片片枣叶在秋风吹拂之下,或飘飘坠落入土,或欲离树身却又不想离去。黑褐色的树皮,粗犷的纹理,以及偶尔显现出来的不规则的树洞……树洞或大或小,可以当做一些鸟儿安乐的家园。不知怎的,踏进枣林的一刻,心便随着枣林一起庄重,它们像一个个垂暮的老人,默默矗立的同时,还为我们讲述着一幕幕鲜为人知的相枣故事。
2020年10月4日,国庆与中秋恰巧撞了个满怀,借这双节之喜,阎良作协部分会员来到关山东丁村古树枣群进行采风。许是长时间没出门了,久闻关山相枣大名,一直没能与其近距离接触的我,心情格外激动。
小时候家里贫瘠,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枣子。后来日子渐渐好了,母亲隔上一段时间总会赶集买些枣子回家,一呢熬稀饭放上几颗,二哩将枣子里面的枣核取出来,将枣肉与糯米混合给我们蒸甜饭(也叫甑糕 )吃 。过年蒸年馍时,母亲会提前煮好红豆,煮好枣子,再将它们用擀仗擀开,碾出枣核,再用面粉和好,然后给我们蒸枣豆花包子。那个年月,小娃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他们就能吃上甜甜美美的枣豆花包子。如今不愁吃喝了,只要我们想吃,任何时候都可以给自己包这样的包子。枣子在我的心里,从来都是甜滋滋的,尽管以前生活艰苦,可一旦母亲提及枣子,我们姐妹都会情不自禁地流出哈喇子。
有一年父亲在外做生意回家,途径康桥时,一位大爷在村口卖自家的枣子,父亲就弯下腰来,一边捡枣一边问大爷枣的品种。大爷说他家的枣叫相枣,距今有千年的历史了。父亲有些惊讶,就顺便尝了一颗,感觉手里的枣比起母亲赶集买的枣子要好得多,皮薄肉厚不说,甜度也比集市上的枣子甜,枣核也小。
这老树鲜枣,有生克熟补之功效,同时也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入中药常以红枣为引,相枣富含人体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24种微量元素,含双糖可达55%,因而相枣可谓是枣中之冠。民俗谚语“一日三颗枣,长生也不老。”可见枣的用途也甚是神秘。
东丁村坐落在石川河岸边,北边的菩萨坡高高在上,站在菩萨坡上可以俯视高高矮矮土崖断层上的相枣林。因已晚秋了,树上的枣子已经被枣农摇下树来,我们见到的枣树,只有少数枣儿,但都已是顶红通透了。枣叶绿绿黄黄的,表面却没有干枯。仰面望去,一颗颗红色的小珍珠零散于某些枝条,它们有的已在树上自动干竭,但仍不失曾在树上逍遥快活的情节。顺着菩萨坡下来,我们继续向前,沿途偶尔发现一些相枣幼苗,细的枝条上面或多或少还挂了许些枣子,我们想办法爬上与枣儿很近的距离,摘下几颗,枣子身上这时有一层土,沙沙的,有些像菩萨……我们将枣子融进嘴里,一种执着的务枣人的辛勤,便化成了枣汁枣的残骸……现在我知道人们为什么把这里的枣叫相枣了?原因不单单是大唐名相房玄龄来这尝过枣子,杨贵妃还将这枣子定为贡枣;还因为这里的乡党利用这沙坡沙土,因地制宜栽下枣树,凭着一股韧劲硬是让枣儿解决了人们的生存问题。
伸手轻轻拽一根枣枝,枣儿便一股脑儿滚落下来,青苔绿了的地面衬托火一样红的枣儿,与几片枣叶立刻构成一副秋天的盛景,此刻诗意已朦胧脑海了。不知谁拍了一张美照,是两只山羊一只卧着一只站着的姿势,它们分别被拴在一棵树身极小和一棵被锯掉树头的枣树上,羊儿们低头啃着落下地面的枣叶,它们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吸取大自然救济我们的各种营养,心里也正感激不尽呢。
看着古树枣群如此附有灵性地活着,它们蜿蜒曲折,曲折蜿蜒着直奔蓝天,它们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都和它们最尊贵的根系一样保留着原始的味道。人在变,天地不变,古老的相枣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永恒。
这片枣林不知陪下去了多少代做务相枣的人,人们迷恋它,敬仰它,即使葬在相枣树下,那一具白骨,也愿化成古树枣群的另一枚新枝,从土里重新长出……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zonghexinwen/2021/0209/404.html



上一篇: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开展文化文艺小分队“万福送
下一篇:精品频出的2020,透出总台爆款文艺精品的四大“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