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战时财政思想研究(4)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关于货币金融制度改革 货币金融制度乃属于广义财政的范畴,币制改革是近代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甲午战争后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发展分四个时期,

(四)关于货币金融制度改革

货币金融制度乃属于广义财政的范畴,币制改革是近代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甲午战争后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发展分四个时期,即:第一时期,币制改革思想萌芽期(1895—1900年);第二时期,以银货本位论为主时期(1901—1914年);第三时期,重新提出本位问题时期(1914—1927年);第四时期,有管理通货论时期(1927—1935年)。在币制改革的第四个时期,甘末尔()提出金本位制、刘振东提出银本位制、徐青甫倡导虚粮本位、刘冕执认为能力本位最好,甚至上海滩上的洋大亨沙逊(Sis Victor Sassoon)还提出了“上海英镑计划”。由此可见解决当时币制改革问题之迫切程度[9],不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货币金融制度的统一,而且进行对日战争,没有统一的货币金融制度,既难以筹措战争费用,也无法实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战时财政思想。

近代中国币制改革的中心问题和基本目标,“在于建立起理想的本位制度”。“所谓理想的本位制度,就是要建立一种货币,对国内说能够把混乱繁多的货币系统整理起来,有一统一的价值单位,对于国际说,则要使一国的货币购买力,合于世界的标准”。1928年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议决的财政整理案中,即有整理币制的规定。当时决议提出,“确定币制方针,币制握财政之枢纽,而国民经济最有关系。我国币制之坏,由来已久,根本之计,宜遵总理钱币革命计划,并确定分步进行办法,此外尚有目前应计及者二端:甲、推行纸币集中主义,销却旧币,改发新币,集中于国家银行,各地方由国家设立分行分号及兑换所,以实行集中主义。乙、推行金汇兑本位货币本位,用银之说,既非世界潮流所许,而金币又非我国富力所能,择其最适用于今日情形者,第一步,废两改元,确定银本位;第二步,推行金汇兑本位制,而着手之初,当以创办信用卓著之国际汇兑银行,为实施本位之助。”[9]67纷纷扰扰的货币制度改革,尽管进行缓慢,毕竟基本上能在此路线图指引下,艰难地摸索前行。1928年4月,浙江省政府提出“统一国币应先实行废两改元案”,经财政部审议,拟先在上海及江、浙两省试办。九一八事变和淞沪一二八抗战的爆发,直接推动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步伐。1932年7月,上海金融界提出废两改元必须有充分准备。至1932年3月10日,国民党政府下令废两改元先从上海施行,复下令于同年4月6日起,全国一律废两[10],并于1935年11月实行了法币改革,统一了全国货币金融制度。

三、结论

随着九一八事变和淞沪一二八抗战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即思考并提出全民族全面、持久抗战主张,最终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从最早的被动性抵抗主张,如罢工和取消对日债务,到积极的战时财政主张,通过生产筹措抗战费用,施行彻底的战时经济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保存“国防实力”的主张,联合其他党派组织和各种抗日力量,共同主张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一切财产,停付日债本息,没收卖国贼财产,国库收入都用作对日作战经费,实行征收财产累进所得税,在国内外进行募捐运动,都不断推动着全民族抗战的战时财政准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战时财政经济政策实占大部分,主张全体同胞必须“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以便我全体同胞总动员,并用一切新旧式武器,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来”,实施全民战争动员。中国共产党战时财政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1934年4月20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发表后,宋庆龄、何香凝、王克勤、白云梯、王佐臣、李达、王铁民、王振川、沈德明、羌士豪等1779人一致签名联署,其中著名学者和各界名流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包括国民党阵营中的大量爱国人士。纲领发表后,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各地纷纷建立分会,迅即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武装自卫运动。这个时期的相关学术争鸣,即为这场战争做好了财政思想的准备。

学界对于建立国防财政、实施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抵制日货与废除日债的议论,则对于推动国民党政府建设现代化财政金融制度和筹措国防经费,奠立了理论基础。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应对非常时期的财政局势,为了应对财政金融危机,国民党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其中一些直接充国防和军事用途,例如,“二十年爱国库券”于1933年3月发行2000万元,“华北救济战区公债”于1933年11月发行400万元。上海银钱业公会还配合财政部进行了稳定金融市场的紧急措施,最主要的就是施行同业汇划制度,并成立《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公约》组织,各个成员银行共同参与维护上海金融业稳定。[11]同时,国民党政府加快了财政改革,改革虽不同于应对非常时期的措置,但变革预算与支出制度、划分国地财政权力和变革岁入制度为核心的现代财政体制建设,为准备抗战爆发,确实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应当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qikandaodu/2021/0709/483.html



上一篇:启蒙前夜的争鸣
下一篇: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探讨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