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战时财政思想研究(3)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提出整理田赋、减轻附加的建议,后由财政部于1934年5月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

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提出整理田赋、减轻附加的建议,后由财政部于1934年5月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讨论一切财政问题。会议通过了决议案凡百余,主要包括六端,即“轻赋恤农之办法”、“废除科捐杂税之办法”、“改善税制之办法”、“确定地方预算之办法”、“注重生产建设之办法”、“实行内外相维之办法”。②参见《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宣言》,《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第2卷第1期,1934年,第74-77页。

财政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划分国地财政权限。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划分了中央、省、县三级财政体系,确定县为自治单位。1935年,颁布了《财政收支系统法》,县市被正式确认为一级地方财政,加上各省各县预算相继成立,使得县财政收支范围逐渐明朗,提高了县市地方财政地位。虽由于地方抵制和抗战开始,最终未能见诸实行,然划分收支系统,对以后国地税划分和地方税整理,实具有深远的影响。

继续推动印花税改革,开征所得税。1927年,国民党政府曾公布《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后,1934年12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印花税法》,1935年7月又公布《印花税法施行细则》,1936年8月行政院通过《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草案),当年10月1日正式开征。具体政策简要如下,(1)课税范围:第一类营利事业所得,第二类薪给报酬所得,第三类证券存款利息所得;(2)税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除证券存款利息所得采用比例税率按5%征收外,营利事业及薪给报酬所得均采用超额累进制,最低税率为3%,最高为20%;(3)征课方法:营利事业所得采用自行申报制,薪给所得及证券存款利息所得采用代扣代缴方式征收。

总之,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政府加快了财政改革,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同时,开征了所得税,初步奠定了直接税体系的基础,为全面抗战到来构筑了现代财政政策框架。

(三)关于抵制日货、废除日债

对华经济侵略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是它注定无法得逞,我国必须尽早准备反击日本的侵略企图。侯厚培认为,如欲明瞭日本侵略东北的原因,研究比较有效的救济办法,“不得不首先明瞭日本在我国经济侵略的程度,即在我国经济投资上所占的势力”。自从明治维新以来,中国就成为日本民族的侵略对象,九一八事变“绝不是临时的事件,也不是政治上的事件,是几十年来日本苦心积虑,对中国侵略的一部分露骨表现”,目的是“掠夺中国的富源”、“极力扩充中国的市场”。日本早就把侵略目标定在了我国东北,妄图通过移民解决本国人口过剩问题,增加本国财富,日本金融资本对华投资是“侵略中国的经济武器”。“总括来说,日本供给我国的货品,为日常制造品,而我国供给日本的货品,都是工业原料;日常制造品,随时可以抵补,而工业原料,则以利源关系,非仰给于他国不可。所以无论日本怎样的投资来掠夺中国的市场,但是过程总离不了暂时的性质。假使国人始终抵制,日本在中国的市场,一定可以全部推翻呢。”[6]

李炳焕也说,“日本侵略东北,彻底讲起来,是资本主义发达到极点的结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所用的护身符即为“生存权利说”,对于这一学说,墨索里尼曾经这样说,“如果一个天然富源充足的国家阻止人口过剩、原料缺乏的国家开拓殖民地,万一为竞争生存起见,发生战争,那么天然富源充足的国家应当负责”。李炳焕说,“我们赶快准备吧,不然要被人家消灭了”。[7]

学界提出,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危害极大,必须采取应对手段。侯厚培认为,第一,日本对华经济投资完全是经济侵略的手段,所得到的权利,都是历年来威胁、利诱、欺骗、强占所得来的,经营的事业也早已超出本身事业范围以外。它们的手段,就是历年来用金融资本的力量,吸取中国的权利。第二,日本对中国侵略政策的成功,绝不是单纯的中日问题。日本对华所取得的经营上的权利,处处与列强相冲突,尤其是英美俄三国。第三,日本历年来努力投资所获得的市场最大,但是日本货的行销没有一种是中国的绝对需要,日本在华的市场随时可能动摇,假使中国工业发达,经济绝交就足以推翻日本在贸易上的权利。[6]53-5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战时经济主张,强调“没收”敌国财产,主张罢工,抵制日货,对敌进行经济破坏,①《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红旗周报》第19期,1931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随之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虽未使日本有大的损失,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功劳不小,有利于民族产业发展,所以,今后中国还应继续排斥日货。[8]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qikandaodu/2021/0709/483.html



上一篇:启蒙前夜的争鸣
下一篇: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探讨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