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全球化性质的探索与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过程。对此,国外马克思主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过程。对此,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结合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新表征,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经济全球化的性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这种研究呈现不同的路径。

一、基于生产关系的视角

美国垄断资本学派创始人保罗·斯威齐指出,资本的积累本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性质。全球化既不是资本主义存在的一个条件,也不是它存在的一种外在表现,而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一个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在其四五百年前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社会形态来到世间起,这一过程便开始了。他认为,资本主义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扩张的制度,它既有内向的扩张,也有向外的扩张。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而言,它一如在现代历史的整个时期内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始终在扩张,但时常会爆炸的资本积累过程。

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就西方右翼和左翼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作了分析。麦克莱伦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右翼学者把全球化欢呼为社会生产力增长的进步过程,就像弗兰西斯·福山最初阐述的那样,把全球化看作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普遍胜利,认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将引起民族国家的灭亡,且不用对现行不规范的市场进行粗暴的政治干涉。左翼学者仍然倾向在国家范围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要么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神话,要么认为全球化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麦克莱伦指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相关,但同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社会主义的本性是相关联的。从更广的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就其本性而言是包括全球化在内进而与历史发展的本质相一致的。在我们受遥远事件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直接,以及我们自身通过自己的选择——不论多么小——具有全球的影响这一意义上,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所期望的内涵是相吻合的。

对当前所处时代的认识与理解全球化本质是密不可分的。乌克兰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杂志上撰文指出,与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完全相符的跨国垄断主义者同盟之间的瓜分世界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垄断资本主义的跨国化是“全球化”的实质。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我们仍然生活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是理解今天的世界及其变化的基础。从这个基础上看,经济全球化与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资本主义变革联系在一起,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扩张的结果。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也在向深度方向作剧烈的扩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试图在全球取代所有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指出,在目前条件下,极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性地阅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全球化是伴随人类整个历史的一个客观、必然的进程,因此全球性问题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但是,它们并不是由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产生的,而是由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或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团产生的。“这样一来,由全球化这一术语表示的当代现象的最普遍的定义是:使劳动社会化遍及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形态。对经济全球化所作出的“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形态”的界定,在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生产关系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导理念来看,全球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巴西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多斯·桑托斯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是一种反动政策,其反动性在于力图把今天的世界拉向倒退,把世界经济拉回到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统治的时代。他并不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绝对的“自由主义”,相反,这种“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实际上仍然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因为新自由主义对国家经济的干预是相当强的。多斯·桑托斯指出,要认识到全球化框架中占主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使得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工人运动和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加强了,发达国家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就表明了这一点。他指出,少数发达国家利用新自由主义政策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这就是所谓全球化的框架。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qikandaodu/2021/0709/480.html



上一篇:月饼走向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下一篇:感谢一路上有你产权导刊复刊周年发行百期随笔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