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3)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伦理社会,对这样纯粹的思辨实在不感冒。正像荀子所批评的: 儒家从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伦理关系出发

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伦理社会,对这样纯粹的思辨实在不感冒。正像荀子所批评的:


儒家从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伦理关系出发,强调“仁爱”。

所谓“仁爱”,就是父亲要爱自己的儿子,儿子要尊重自己的父亲,强调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么可能会去爱亲戚朋友呢?

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差等值爱,血缘之爱,而不是胡乱瞎爱。


在儒家看来,正是这种血缘亲情维系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所以要加以强调,而且为了这种感情可以牺牲最基本的事实。

比如,父亲偷了邻居家的牛,儿子就不能去告发,尽管知道父亲这样做是不对的。这叫“子为父隐”。

从这种血缘亲情出发,然后再去爱别人,爱世间万物。这叫人同此情,心同此理。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同儒家不同,墨子宣扬的不是“仁爱”,而是“兼爱”。所谓“兼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博爱,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人类之爱,不是爱而有差,而是爱而有兼,爱无差等。

但墨子的“兼爱”理论是建立在实际利益或者说功利的基础之上的,显得很势利。

比如,我为什么爱别人呢?很简单,因为我爱别人,别人才可能爱我。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只能爱别人,而不是恨别人,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爱我,给我好处。

所以,在墨子这里,所谓的“兼爱”,不是出自自己情感的自觉需要,而是出于实际利益的策略选择,是人际关系博弈的结果,是不得已采取的办法。

所以,墨子说了“兼相爱”以后,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交相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互惠互利,合作双赢。闹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其实,站在今天的立场看,孔孟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都是对于人际关系的一种主张,一种观点,说不上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也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高明,哪一个更伟大。

但是,在血缘伦理占据主流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我们的文化却淘汰了墨子的“兼爱”,而选择了孔孟的“仁爱”。

墨子的思想在以后的岁月中没有占据文化的主流,既不被民间的思想所推崇,也没有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采纳。

相反,这种强调功利和利益的“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却在西方社会得到了推崇和奉行。

尽管他们没有受到中国墨子的影响,但强调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主流。

这种爱虽然不浓,但却超越了伦理情感,有利于大家和睦相处。

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互惠互利,一切都说在前面,凡事都要签合同,而不是讲人情。


以上五点是百家争鸣中最主要的几个焦点,而不是全面的概括和列举。比如,杨朱

至于,诸子百家中几个重要派别的学术思想,这里只是一个大体的介绍。

先秦诸子和百家争鸣,这些派别的思想,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和方向,奠定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和生活观,规定了中国的治国模式和方略。



所有的这些,也许都能在先秦诸子这里找到答案。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zonghexinwen/2020/1103/333.html



上一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850字
下一篇: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具体讲的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