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从生活手记看年代文青的写作姿态(3)

来源:文艺争鸣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吴福辉!你是为裤子特为到家去一趟的吗?那可太不好了。”他一边说一边把裤子接去,放在褥子底下。 “不是!”我真不是,因为我还上图书馆借了

“吴福辉!你是为裤子特为到家去一趟的吗?那可太不好了。”他一边说一边把裤子接去,放在褥子底下。

“不是!”我真不是,因为我还上图书馆借了书。

“……”

——第二天早晨起床了。

丙突然问我:“吴福辉,那条裤子染了化了多钱?”

“行了!算了吧!”

“那还行了,告诉我吧!”

“行了!差不多少钱,算了吧!”

“那还行了,那以后谁也不能叫你干什么了,告诉我吧!”

“……告诉你吧!染料一包是一角三分,染一条裤子用了二包,一共是二角六分,我妈都给垫上了,算了吧!”

“……”

——过了一个月。

“……”

——过了一个年。

“……”

像个场面,用对话组成,内在的仍然围绕着人物这个中心。我对这位同学的看法有了微妙的变化。他是真贫困,如果这造成了他的小心眼,也不能全怪他。可是我那点助人的心思也就这样被他破坏无余了。那一晚他可能始终在转着一个念头:会不会剩下钱?至于这欠我六分钱的价值,今日的年轻人还真不要小觑它。我有另一则手记专写缴纳团费和学生会费的事情,明确记载了,那年头的学生会会费和团费仅一分钱,个别人多缴才是二分,六分也算是个钱哪。这类寻找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干预”和“讽刺”的写法并不稀奇。按照当年的习惯,我们在交流对生活的观感时,往往喜欢侈谈“矛盾”。我在笔记里写道:“在生活中发现矛盾,观察矛盾,研究矛盾,从而来表现矛盾!矛盾啊,无矛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矛盾!”还在旁边画一支长枪,在刺向一面盾牌。就这样,我在学习文学的过程里学会了怎样经过生活发现矛盾,发现微讽的元素。

(之四)

外面是一片银白世界。

小雪纷扬着,它使得一切都变成了白色。它不停地飞扬着落在那对面的山丘上,落在那大石头村的树梢上,落在秋收完了如今是光秃秃的原野上,还落在那一片简易住宅的每家的屋顶上。从简易住宅上空升起的炊烟,是淡淡的,垂直的,它升到上面,便变成了一片,远远望去像是薄薄的雾。

雪还是慢慢的落下来,慢慢的均匀的垂直的落下来。

一切东西都静止不动,承受着那白雪慢慢把自己遮盖起来,它们不喊冷,它们不叫怨,仿佛那雪的降落不是使他们寒冷,而使他们更纯洁了。

路上的行人依然是那样多,汽车依然是隆隆地来回开过;他们也仿佛感到那雪的降落不是使他们寒冷,而是叫他们在它的怀抱中,更加奋力工作,更加奋力去学习似的。

雪依然是慢慢的、均匀的下着,只是好像比刚才更慢了一些,更匀了一些,变得更小一些。

此篇写景,注重的是景物传达出的意境。我多次亲历过东北的大雪,或狂暴,或抖擞,而眼前让我感动的是一场安静的长久的小雪,是一种温柔的启示。我体验到这种纷纷扬扬的静雪的神韵,倾听到它的灵魂在呼吸、在怦动,然后融入我的感情,把它尽力描摹出来。这样写着,再配合上天然的极易领悟的语言节奏,我几乎被叙述的魅力所陶醉了。

1957年之前的“文青”不是没有受到规训。不过这种意识形态的规训还没有完全剥夺其自由写作的特定状态,才会有这种“生活手记”。

每一代“文青”标志了那一代文学的基础情况。重视“文青”们的读写资料,包括这种“生活手记”,看看这些“文青”们曾经在学写什么、怎么学写,便会明白这些文学后备队的所作所为透露出怎样一种文学的品格,为何会造成一个时代如此这般的文学风气。有意识地保留、回忆、整理这方面的材料,将整个社会的读写情况作为文学史的一侧,作为民族精神史的一角来看待,正是我写作此文的目的。

文章来源:《文艺争鸣》 网址: http://www.wyzmzz.cn/qikandaodu/2021/0301/425.html



上一篇:读栖居与超越
下一篇:身份的焦虑与主体的建构第四届中国新锐批评家

文艺争鸣投稿 | 文艺争鸣编辑部| 文艺争鸣版面费 | 文艺争鸣论文发表 | 文艺争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争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